学院简介
数理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8年创办的福安师专数学科和1978年创办的宁德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科,2017年7月成立数理学院。现有数学系、物理学系2个系,基础数学教研室、应用数学教研室、公共数学教研室、教师教育教研室、物理学教研室5个教研室,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2个师范类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获福建省级特色专业、福建省级重点学科、福建省应用型学科、福建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两个专业均已通过教育部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2024年均获批教育专硕学位点建设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750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2人。
学院坚持引育结合,基本形成了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目前,教职工43人,专业教师3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讲师 19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业教师43.2%;博士10人,硕士20人,另有兼职教师4人,企业博士10人,博士学位总占比39.2%。其中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福建省优秀专家各1人,硕士生导师8人、博士生导师1人,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带头人2人,福建省优秀教师2人,省高校杰青1人、宁德市天湖人才7人。兼职教师中拥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省杰出人民教师1人,宁德市天湖人才10人。
学院多次被评为“科研先进单位”“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学生工作先进单位”“体育道德风尚奖”。













党建引领,筑牢育人根基
一、党建引领
依托“党建+思政教育”融合,执行每周二下午教职工理论学习制度,组织观看时代楷模、最美教师、教育家精神万里行等先进事迹,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开设专题报告,宣传优秀教师事迹等引领学习先进典型,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





二、人才培养成效
1.五育并举显成效
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三全育人”落实五育并举。近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3人、国家励志奖学金132人;2021-2022学年获得宁德市五四红旗团委;省级优秀社会实践成果团队1支、校级2支,先进个人2人。




2.学科竞赛结硕果
近5年,学生获师范生技能竞赛国家级奖项3人、省级奖项12人;学生获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奖项57项、大学生数学竞赛奖项66项、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奖项24项、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奖项6项、大学生创新类竞赛奖项4项。





学科竞赛近5年获奖

师范生技能竞赛近5年获奖
3.就业工作有实效
2022-2024年,连续三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体制内单位录取率在50%以上,共有192 位本科毕业生通过省教师招考到公办中小学任教,平均录取率为52.87%,其中2024年77位本科毕业生通过教师招考到公办中小学任教,占比56.86%(毕业生153人)。


深耕教学,科研赋能
一、办学理念和本科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
培养过程:以师范类专业中学二级认证引领人才培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
课程体系: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学、教师教育
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育实践、技能训练、讲座培训
“USS”协同育人模式:树立学为中心教学理念,实施高校、社会、中小学和“见习-实习-研习”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

华东六省一市第二十一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东北师大韩继伟教授来我院讲座


名师授课




以赛促学,以赛促创
二、教学资源和利用
学院拥有23个专业实验室、2个实训场所、1个科研实验室、1个科研平台,科研实验室及专业实验实训室26间,总资产价值700+万元。
教学实践基地:宁德一中、宁德十中、宁德高级中学、福安六中、福安八中等11个教学实践基地。

金课建设:国家级2门、省级8门、校级10门

教材资源建设:除学校各类纸质图书及中国知网等电子资源库外,学院还建设了师范教育资源案例库、SPOC课程平台等。本院教师自编教材9本。这些数据库与课程资源为学院师生的教、学、研及教育硕士培养带来了便利。

师范教育资源案例库

自编教材9本
三、科研反哺教学
学院坚持“以研促教”,推动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
独立申报获批2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合作申报获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独立申报获批14项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与面上项目,同时获批2项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14篇,其中SCI论文62篇,教研论文25篇,授权专利15项。2024年合作申报获省自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