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我院青年学子积极响应全省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广泛组织引领青年学生投身乡村与基层一线,在广袤天地间开展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实践活动。他们以知识为笔、以行动为墨,在“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用青春力量浇灌成长之花,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年担当,书写动人篇章。
近日,我院“霞屿逐光,山海探兴”实践队聚焦畲族文化、渔民生活以及山地农业调研主题,前往浒屿澳村和霞浦柏洋乡,与连家船民交流,深入粮农大户的水稻种植基地,探寻连家船民上岸后的生活图景和山地水稻产业发展脉络。

在访谈连家船民过程中,实践队员逐渐拼凑出连家船民上岸前后的鲜明对比。往昔,他们栖身于狭小摇晃的连家船,在茫茫大海上漂泊,捕鱼是维系生计的唯一途径。而如今,在政府 “造福工程” 的大力推动下,一栋栋宽敞坚固的楼房拔地而起,水电畅通、网络覆盖,曾经漂泊无依的生活彻底成为历史。

与连家船民的深入交流,让实践队员收获了多维度的深刻认知。从村民们讲述住房、教育、医疗从无到有的历程中,队员们深切感受到 “上岸工程” 背后的民生温度,见证了政策如何改写弱势群体的命运轨迹。渔民转型养殖大户、民宿主的励志故事,展现出坚韧与创新的力量,彰显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中突破困境的智慧。

同时,队员们还从村民的讲述中学习到独特的海洋文化知识,了解潮汐规律、传统捕鱼技艺,感悟渔民与海洋共生共荣的生存哲学。这些鲜活的经验,不仅拓宽了队员们的视野,更深化了他们对社会变迁、人性力量的理解与思考。

夏日的柏洋乡,层层梯田上的水稻长势喜人,微风拂过,绿浪翻滚。实践队员们在乡书记的带领下,走进田间,与种粮大户面对面交流。村书记详细介绍,柏洋乡山地多、温差大,经过多年摸索,农户们筛选出适配山地环境的水稻品种,如中浙优8号、坤两优1号、紫两优737(紫米品种)、闽江两优727等。从育秧时的精细管护,到插秧时的合理密植,再到生长期的水肥调控与病虫害绿色防控,一套成熟的山地水稻种植技术体系,保障着粮食稳产。

在与种粮大户的交流中,队员们还了解到,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柏洋乡的水稻种植逐渐引入了机械化设备,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不过,水稻种植仍受天气影响较大,遇到极端天气可能会影响收成。实践队成员们认真倾听,不时提问,将关键信息一一记录下来。

此次柏洋乡之行,让实践队成员们对水稻种植有了全面且深入的认识,也感受到了种粮大户对土地的热爱与坚守,为研究乡村农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