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追随领袖足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近日,我院“霞屿逐光,山海探兴”实践队走进宁德市霞浦县,在浒屿澳村、长春镇、柏洋乡开展为期16天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实地探访,亲身体验,努力探寻谱写生态型工贸旅游滨海城市——霞浦的发展交响曲,感受领袖思想的磅礴伟力和闽山闽水的奋斗与深情,深刻地理解和领悟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与深远意义。
实地走访调研,探寻连家渔民“上岸之路”
实践队来到霞浦县浒屿澳村,通过采访村党支部书记,深入码头,探访当地渔民,回顾该村从“海上”到“岸上”的上岸历程,体会和感悟习近平总书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扶贫工作的智慧、担当和情怀。
“在过去,一条渔船上人最多的时候住一家四口。”村支部陈书记指着一艘不足三十平方米的渔船跟我们讲述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碧海银滩也是幸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浒屿澳村指明了方向。在党的领导下,当地政府启动“渔船上岸”工程,如今,浒屿澳村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更走出了一条“生态+旅游+养殖”的多元发展路,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典型代表。渔船码头即将改造成景区,码头上整齐排列的渔船不再是出海的“利器”,而是成了讲述转型故事的“展品”,墙上的彩绘记录着“连家渔船上岸”的转变。渔民全部成功上岸,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住得宽敞了、娃娃读书有保障了、钱袋子鼓起来了”,脸上绽放着幸福笑颜。渔民们的笑容里,藏着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生动的诠释。

探访非遗传承人,感受畲药魅力文化
在霞浦县方厝城,实践队跟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雷顺荣了解该村在发展畲医药文化中取得的丰硕成果,感受我国传统医药和优秀民族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雷老师的畲药百草园设在村里,墙上挂满了畲药标本和手绘的草药图谱。“以前畲族人住在深山里,生病就靠这些‘草木医生’,祖祖辈辈积累了上百个药方。”雷老师一边展示一本泛黄的手抄药书,一边感慨。

从深山采药到诊室坐诊,畲药在政府的扶持下焕发新生。在采访过程中,雷老师感慨道:“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少数民族的老手艺,我们更要把这门技艺传下去,让畲药的芬芳飘得更远。”在实地探访中,实践队跟着雷老师学习辨认“三叶青”等草药、处理药材、制作香囊,领略了畲药的特色和风采,找寻到畲医药中所承载的文化记忆。
寻迹脱贫致富村,汲取奋进力量
霞浦县柏洋乡,千亩稻田如绿色绸缎铺展在山间,远处的葡萄大棚连成一片白色海洋。过去,柏洋乡因青壮年外出务工,不少农田撂荒。
实践队成员在谢副书记的带领下,跟随村中种粮大户的脚步走进了田间地头。种粮大户仔细介绍了各个品种的水稻。“你看这片稻田,这里种出的水稻将会颗粒饱满,是省农科院推荐的‘福稻88’,抗病性强、产量高。”农民伯伯的眼中泛着光,“政府还派了农技专家来指导,这些新种子,不仅让产量提高了,质量也变得更好了!”

穿过稻田来到葡萄种植区,紫红色的葡萄挂满枝头。村书记自豪地说:“柏洋乡属于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大,种出的葡萄特别甜。我们这里季节一到,就有批发商来向我们大批量订购。”成熟稳定的客源让种植户的脸上绽放出了笑容。在葡萄种植员的指导下,实践队成员学会了正确给葡萄套袋。通过深入交流,他们深切感受到柏洋乡葡萄产业的发展优势和市场机遇,感受到了“产业兴旺”的活力。

此次霞浦之行,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初心、增长才干、服务社会。队员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实际行动回应时代呼唤,感悟人民领袖的为民初心。今后,实践队成员们将更加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把所见所闻所感转化为实际行动,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青春力量。